江苏:颜值与经济共同发展 继续探索绿色赋能经济
2022-04-29 10:35:52 来源:江苏经济报
翻开4月28日发布的江苏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可以欣喜地看到近年来,江苏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肉眼可见:2021年,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 全省PM_2.5年均浓度实现2013年以来“八连降”,首次降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以下;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持续提升,升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太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22.7%和13.4%,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然而,不断发展的江苏并不满足当前的成绩,为实现颜值与经济共同发展,还将继续探索生态优先、绿色赋能经济的新路径。
首战告捷,迎来“水晶蓝”
面对大气污染环境给全省社会经济带来负面能量,江苏从源头进行治理,不断化解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过剩产能的难题,引导造纸、印染、铸造等行业退出低端低效产能,推动绿色发展,使传统产业向低耗、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首战告捷,江苏迎来了碧空如洗、白云悠悠的“水晶蓝”。新发布的公报显示,2021年,江苏全省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82.4%,同比上升1.8个百分点;环境空气PM_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优良天数比率和PM_2.5浓度均达到国家年度考核目标要求,O_3、PM_10、SO_2、CO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NO_2浓度同比持平。
牵住“牛鼻子”,源头治理水污染
排污口排放“臭水”“黑水”“彩虹水”一直是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多年前的蓝藻事件为江苏敲响了水污染治理的警钟。如今,经过多年的努力,太湖周边工业企业不断关闭与搬迁,湖体总体水质实现了稳步提升。以太湖上游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2021年武进4条入太河道水质均达到Ⅲ类标准。截至2021年底,武进化工生产企业留存数量由2017年初的173家减少至28家。
水污染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为抓住水污染治理的“牛鼻子”,江苏准确掌握并实时监督重点排污单位情况,要求安装主要工段用水、用电监控设备并联网。此外,江苏还从源头减少总磷问题,明确禁止工业企业、宾馆、餐饮、洗涤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使用各类含磷洗涤用品,并首次提出断面水质不达标的,可对企业实行限产限批。目前,全省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210个断面中,水质达到或好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断面比例为87.1%,无劣Ⅴ类断面。省“十四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655个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比例为92.7%,达到2021年省级考核目标要求。
保护长江,提升沿江产业“含绿量”
长江岸线是城市发展的稀缺性、不可复制性资源。江苏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开展沿江八市“共抓大保护”交叉互查环保联合执法行动,同时,把沿江地区打造成为“最严生态环境管控区”,先后出台了化工、钢铁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制定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严禁沿江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确保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今,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为Ⅱ类,稳定达到优级水平;长江主要支流水质总体为优,年均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断面占98.3%,无劣Ⅴ类断面。(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