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快讯 > 正文

一村资本于彤:并购市场回暖,生态完善是关键

2024-05-30 09:41:31 来源:今日热点网

并购市场机遇可期

随着IPO和投资数量下降,现在一级市场的最大问题无疑是退出难。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信息统计,2014—2016年设立的基金,到目前为止能够清算的占比55%,其中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清算的仅仅只有30.35%,早期VC(创业投资)基金能够清算的只有8.56%。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也提出,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鼓励上市公司聚焦主业,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随着新“国九条”进一步落实,相信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并激活。一村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于彤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并购已成为公司主打策略,往年并购分散在各个事业部,今年搭建了并购投资部,加强人手以加大并购力度。

于彤进一步指出,此前,并购市场供需两端都不旺,今年较明显的情况是供给增加,不少原来不想被并购、打算IPO的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会考虑被并购,加上下一代接班的问题凸显以及跨国公司分拆中国业务,并购标的从去年开始供给逐步增加。

“对我们并购基金而言,目前市场对我们是好事,相对而言,标的多了,选择空间更大了。”于彤表示,“收购后也不着急,我们可将收购标的作为核心资产,再进行系列横向或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逐步养大后再进行IPO或者卖给产业方。”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少机构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并购尽管一直吹暖风,但政策依然不完善,比如去年就一直在说“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但事实上细则一直没有出现,高科技公司卖给上市公司,从监管获得的态度并不清晰,在当前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背景下,中介机构也特别谨慎。

“在并购中,我们会和产业方合作,如果标的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也可以自己并购。”于彤说。

产业并购成主流趋势

新“国九条”中明确了并购重组五大发展方向,提出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高效并购优质资产及支持“两创”公司产业并购举措。

在于彤看来,并购与PE投资不同,PE投资主要看成长性,但并购不仅要看成长性,还要看盈利性和现金流,这样并购后才不会对自己的现金流构成约束。因此,并购都是选择具有一定成熟度、现金流和净利润的标的,通过后续经营导入相应产业方,从而做大产能以达到后续上市或被并购标准。

“产业并购肯定是主流,并购基金在并购生态搭建中只是辅助作用。其实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产业并购都是大企业在做大过程中,对产业链需要补足的领域进行并购,这其实是产业聚合的过程。并购基金则可以在投前诊断、投后赋能等方面补足产业方不擅长的领域。”于彤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随着注册制的推进及二级市场估值的持续调整,对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并购带来的产业逻辑和协同增量更为重要。受此影响,当下的并购市场将由“套利并购”逐渐回归到“产业并购”的轨道上,并购重组从市值导向到产业导向的转变在加快。

数据显示,在2023年89起重大资产收购当中,以产业并购为目的的交易有73起,占比达到82%,这也是2019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产业并购对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能实现资源优化整合,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市场份额,又能增强企业规模效应、拓展产业链,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风险,产业并购成为当前一级市场争相布局的领域。

不过,在于彤看来,并购要考虑未来如何整合,这需要牵头部门,且能调动全部的职能部门。但大多数产业方在该方面都不足,这也是并购失败率高达80%的原因,“当然,如果只是纯并表,可以不用这么复杂,但大多数产业并购都希望在产业方面有互补性,并购后对战略方向不把握、不进行投后整合,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并购不仅仅是投资行为,其实更多的是管理问题”。

国内并购生态亟需完善

并购是一个1+1的组合,并购的期望是1+1>2,超出的部分即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因此买方愿意为并购付出高昂的溢价,但结果并不总是如愿。具体表现在:一是并购前的预判错误,协同效应并不存在;二是协同效应存在,但整合难度高,无法兑现;三是协同效应兑现了,但不足以覆盖购买溢价。

于彤表示:目前在短期内,并购需求方也即买方并没有显著增加,从产业方的角度,大的龙头产业还是比较欠缺,有待形成产业巨头并购力量;腰部企业竞争非常激烈,负债率相对较高,并购受现金流的约束,即便并购,更多考虑在横向整合细分领域,没有更多精力做延伸性的并购。目前中国并购生态尚需进一步完善,希望更多的参与方进来共同探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9963号-55
联系我们:39 60 29 14 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