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WTO保护期截止”的真正含义 保护期满贸易规则的演变

2019-12-10 13:50:42 来源:企业观察报

“WTO保护期截止,国门将全面开放,你准备好了吗?”这是最近微信“朋友圈”疯传的一篇文章——俨然一副国门即将大开、进口商品大降价的架势,辅以对国内各行业都将受到颠覆性冲击的描述,让不少人产生了种种幻想,诸如:买进口产品会更便宜、行业压力会更大等。

这是真的吗?实际上,不少专家最近都进行了辟谣,此事纯属空穴来风。

归结起来,所谓15年保护期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因为部分行业的过渡期各有不同,加入WTO之后,有些领域是逐渐放开的,有的三年五年,有的更长一些,不同行业过渡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义务承诺的过渡期概念。包括降税在内的所有加入WTO承诺,中国早在2010年就履行完毕。

然而,带有商业企图的“伪节点”,还是堂而皇之地走进无数个私人化的微信朋友圈?事实上,这一话题引爆舆论,还是有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我们猛然发现,已经15年过去了。“入世”15年之久,各行业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平稳到在中国WTO已经成为一个不太受关注的领域。近年来,WTO的影响力正逐渐削弱,让位于互联网+等新模式和新领域。分析原因,不难理解,互联网+本身就把中外很多企业联系在了一块儿,海淘也是在这种新浪潮下才日益兴起的,它绕过了过去一些原有的规则。

其次,一则由企业带着特殊商业企图而编发的文章,就能凭空掀起舆论热点,制造出公众和不少行业对于WTO保护期的再关注,而全然不顾事实。这其实也展示了企业对于WTO与中国经济关联度了解的不足。

再次,一些行业无疑是WTO的获益者,比如,近15年里,中国家电产品出口不断扩大,也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高了自身竞争力。如今,中国已是全球最大家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家电消费市场之一,产业链配套完善。但更多行业,依然在摸索。

最后,回到问题核心,“15年保护期”,虽然没有那么夸张,还是很重要的。“15年保护期”的真正含义,在于中国能否在2016年自动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一点几成舆论共识。

可以看到,《中国入世议定书》有一个条款牵涉到2015年——第十五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 这个条款的期限是15年,如果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外贸出口再也不需要寻找“替代国进口价格”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指控。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美国和欧盟等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目前欧盟、美国等成员尚在权衡是否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WTO把世界经济体分为市场经济和非市场经济。当初为了解决中国和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把中国和俄罗斯当作既不是市场经济也不是非市场经济的“转型国家”,决定以“转型国家”的身份批准中国和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拒绝了,中国接受了“转型国家”的身份。因此,中国加入WTO之后,得以保留部分审批事项,但是,在处理与其他成员贸易纠纷的时候,不得不以“替代国进口价格”考察中国企业是否存在倾销和补贴的问题。

现在看来,代价也是不小的,数据显示,中国加入WTO之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指控每年超过15%,中国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应诉,中国政府不得不就中国企业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通过外交途径向各国交涉。

所以,这一细节仍然是需要关注的改革方向。

当然,目前通过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市场主体可以做什么,政府不能做什么,这一改革逻辑也是符合WTO框架下的市场精神的。

不过,看来推进速度还得快一点。(周玉山)

关键词: wto保护期

本网站由 财经产业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023326号-29
联系我们:85 572 98@qq.com